(鄭佳)扎根太行、心系扶貧,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35年如一日,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之中,帶領10萬農民脫貧致富。如今,以李保國名字命名的科技興農服務隊接過“接力棒”,多年來始終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在鄉村振興中以科技志愿服務繼續貢獻力量。
傳承“人民楷?!崩畋?/strong>
賈志華,“李保國科技興農服務隊”隊長,邢臺市臨城縣趙莊鄉賈莊村人,由于家庭條件不好,他初中畢業后就輟學在家,跟著父親壘石壩、修梯田,在荒山上放牛、在小吃店打零工。200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賈志華父親聽說河北農大教授李保國來鄰村為果農培訓果樹管理技術,便趕過去聽課,聽完課后,父親對李教授說想讓賈志華跟著他學技術,沒過多久,李老師便打來電話說:“讓志華來林學院報到吧!”正是這個電話,徹底改變了賈志華的人生。
在李保國教授的幫助下,賈志華順利進入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進修學習,結業之后還經常跟隨李老師到村里講課?!袄罾蠋熃洺Uf,‘我們搞果樹研究,歸根結底就是要為果農服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里,我也要像李老師一樣,用科技幫助鄉親們致富!”賈志華說。
2016年4月10日,李保國教授去世后,為紀念、傳承和弘揚“人民楷?!崩畋?,由李老師生前同事、學生組成了一支常年走進大山、奔走在田間地的“李保國科技扶貧服務隊”,2021年改為“李保國科技興農服務隊”,賈志華任隊長,繼續奔走在山區開展科技培訓。
賈志華(左二)工作中
沿著李保國教授的足跡,賈志華和他的隊友,先后在河北、河南、山西、江蘇、湖北、天津、新疆等13個省市、370多個縣講技術、解難題,免費推廣先進實用技術5項,累計發放核桃樹管理技術資料10萬多份,受益果農10萬多人,科研成果累計應用面積30余萬畝,山區增收近2億元。這幾年他們在河北省臨城縣、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河南省鶴壁市、河南省盧氏縣、山西省晉中市等地舉行大型果樹管理技術培訓100多場,為當地培養技術骨干,受訓人員6000多人(次)。
建設科普示范基地,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服務隊根據各地果農技術需求,每年組織專家開展科技培訓?!辟Z志華說,2019年,為了方便果農就近學習果樹科學管理技術,由全國人大代表郭素萍研究員牽頭組織7位河北農業大學教授,6名本地核桃、蘋果專家,在臨城縣經濟林科普示范基地建立李保國科技扶貧專家團隊工作站(后改為李保國科技興農專家團隊工作站),建設了培訓教室,安裝培訓設備。他們不但編制了核桃、蘋果、板栗等果樹管理技術資料,還制作李保國太行山治理成果臨城縣經濟林科普示范基地技術展板,進行科普知識展示推廣。
臨城縣經濟林科普示范基地李保國科技興農專家團隊工作站
賈志華介紹,臨城縣趙莊鄉賈莊村賈書芹,從1998年開始承包村里的荒山,在李保國教授生前多次技術指導下,科學治理荒山,采取機械開溝換土進行土地治理,經過近十幾年的努力,將承包的荒山治理完畢。后又在專家團隊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引進種植“綠嶺”核桃、“長富2”蘋果、“燕山早豐”板栗等果樹新品種在示范基地種植,打造經濟林科普示范基地600畝,讓廣大山區果農可聽、可看,就近學習管理技術,示范帶動周圍群眾發展林果種植4萬多畝。
賈志華(左二)工作中
“基地周圍果農承包的土地全部為荒山,沒有開發之前,基本沒有經濟效益。經李保國科技團隊技術指導下,種植的核桃、蘋果、板栗等果樹新品種,進行科學管理,提高果品質量,增加效益。以2019年核桃為例,山地種植20棵/畝,畝產160斤,畝效益2000元以上?!辟Z志華說,2021年李保國科技興農專家團隊科技志愿團隊承擔的“經濟林科普知識推廣項目”,成為河北省唯一一個入選中國科協2021年度科技志愿項目先進典型。
目前李保國科技興農專家團隊成員有治山、經濟林、果樹、植保、食品加工等方面專家教授,今后他們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根據果農技術需求開展培訓,走進果園解決果農在果樹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問題。
作為李保國教授的學生,賈志華說他要銘記恩師教誨,更好地奉獻鄉村,把掌握的農業科學技術,推廣到全國各地,在鄉村振興中繼續貢獻力量,也讓李保國精神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