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璇 通訊員 王彥平)12月5日是第37個國際志愿者日。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共青團河北省委組織動員全省青年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在扶貧濟困、社區建設、大型賽會、應急救援、環境保護等領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深入人心,對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增進民生福祉發揮了重要作用。
聚焦“國之大者”,為冬奧會成功舉辦貢獻青春力量
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成功舉辦,為中國乃至世界留下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冬奧會志愿者用辛勤的汗水奉獻暖心服務,向全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國青年形象。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張家口賽區冬奧志愿者在工作崗位上。
在共青團河北省委組織下,來自河北省的7000余名冬奧志愿者服務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張家口賽區。冬奧會期間,有4315名賽會志愿者服務于9個場館、4個志愿者駐地、16家簽約酒店,在36個業務領域、1067個點位累計服務120萬小時,順利保障了74場賽事、49場頒獎、144場訓練;冬殘奧會期間,有2058名賽會志愿者服務于6個場館、4個志愿者駐地、5家簽約酒店,在37個業務領域、710個點位累計服務23萬小時,順利保障了26場賽事、44場頒獎、17場訓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2735名城市志愿者在張家口13個縣(市、區)的98個點位累計服務39萬小時,全力保障城市運行。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張家口賽區冬奧志愿者為運動員服務。
冬奧志愿者以自己的行動,生動詮釋了“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北京冬奧精神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精神內涵。他們是新時代青年志愿者的縮影,他們用自己的光和熱溫暖了那個寒冬,冬奧會也為他們的人生留下最難忘的記憶。
北京冬奧會張家口冬奧村志愿者、河北農業大學學生王至瑩說:“非常有幸能夠成為北京冬奧會志愿者中的一員。在志愿者身上,我沒有看到因為忙碌帶來的疲憊,更沒有看到因為困難而產生的退縮,看到的都是飽含著青春熱情、志愿精神的堅定信念和力量。我與這里的小伙伴們,共同見證了這載入歷史的冬奧時刻,一起用志愿服務的熱情溫暖著這個冬天?!?
聚焦社區民生,為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精耕細作
每個月第一個周六是團省委組織的“寸草心愛老敬老行動”全省集中服務日,每逢此時,承德平泉市青年志愿者王淑麗都要去看望86歲老人楊桂蘭。
楊桂蘭老人與一個視力殘疾的兒子相依為命,生活困難,王淑麗經常為老人送去面、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幫老人洗衣服、剪指甲、整理房間衛生,關心照顧著老人的生活起居。有一次,老人突犯高血壓,身邊的鄰居有所顧慮,她聽聞立即將老人送到醫院,所幸救護及時,使老人轉危為安。老人總愛把她的手緊緊地攥在自己的手里,久久不肯松開,親切地稱她為“干閨女”。
在“寸草心愛老敬老行動”中,青年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這是眾多“寸草心愛老敬老行動”中的一個縮影。自2019年6月起,共青團河北省委打造了愛老敬老志愿服務品牌“寸草心愛老敬老行動”,重點圍繞高齡、貧困、殘疾、空巢、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難老年人群體實際需要,進行志愿服務制度化安排,堅持每月第一個周六開展全省集中志愿服務活動,日常服務貫穿全年,組織發動青年志愿者廣泛開展日常照料、醫療保健、心理輔導、科普宣教、文藝表演等各類愛老敬老志愿服務。
3年來,省市縣鄉四級團組織緊密協調聯動,開展全省集中服務日36次,日常服務活動3.04萬場;132.3萬人次志愿者參與服務,累計時長達590.5萬小時;建立服務站點359個;成立專業隊伍443支;培育出石家莊“愛心食堂”、保定“幸福小院”、唐山“最美生活照”等優秀服務項目162個;形成石家莊“石小青”、承德“小青橙”、滄州“藍精靈”等一批青年志愿服務品牌。
青年志愿者維護社區環境衛生。
面向社區青少年實施“關愛行動”,圍繞思想引領、學業輔導 、健康生活、藝術素養等內容開展“七彩四點半”等關愛志愿服務;面向社區殘疾人實施“陽光行動”,圍繞日常照料、文體活動等內容開展助殘志愿服務。各種因地制宜打造出的“小而美”、“小而?!?、成本低、常態化特色志愿服務項目,集結形成相對穩定的社區服務功能,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和認可。
沒有比群眾滿意更高的贊賞,沒有比群眾幸福更高的追求,青年志愿服務扎根社區鄉村精耕細作,才能切切實實為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作出貢獻。
聚焦隊伍建設,為團結青年投入現代化火熱實踐開道引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共青團河北省委積極推動基層青年志愿服務組織和隊伍建設,為廣大青年投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創造平臺和機會。
參加支教服務的大學生志愿者與孩子們在一起。
持續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鄉村振興計劃,每年招募高校應屆畢業生到西部和河北省貧困地區服務教育、衛生等事業,20年來已派遣9千余名大學生志愿者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書寫精彩人生。2022年,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計劃服務地由原來的69個縣區覆蓋至134個縣區,實施規模由250人擴增至500人,實施單位數量、服務地范圍和人員規模均達到歷史新高。
服務疫情防控一線的青年志愿者為社區群眾測量體溫。
全省各級團組織遵照所在地區黨委政府疫情防控整體部署,有序籌建核酸檢測、物資配送、流調溯源、心理服務等多類型青年志愿服務隊,依托“志愿匯”建立了省、市、縣、鄉、社區五級聯動管理體系,實現扁平化管理、高效率調度。截至目前,組建疫情防控青年志愿服務隊2萬余支,組織發動5萬名青年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一線,實現了社區疫情防控服務即時響應、需時有備、戰時高效。
完成我省167個縣級青年志愿者協會規范化建設,完成率100%,以逐縣督促推進、一縣一策、銷號式管理的工作方式,推動縣級青年志愿者協會均完成“三個一”任務,實現了每個縣級協會至少有1支直屬隊伍、1個常態化品牌活動,至少開展1次志愿者骨干培訓。經過多年努力,河北青年志愿服務工作已經被打造成為廣大青年人傳承傳統美德、涵養家國情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投入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進修學校。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全省各級各類青年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將進一步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緊緊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部署,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合力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以實際行動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貢獻青春力量。